3 符號和定義
3.1符號
單項要素測量所用的偏差符號,用小寫字母(如f)加上相應的下標組成;而表示若干單項要素偏差組合的“總”偏差所用的符號,采用大寫字母(如F)加上相應的下標組成。
fwβ
|
齒面波度的波幅
|
μm
|
bc1
|
接觸斑點的較大長度
|
%
|
bc2
|
接觸斑點的較小長度
|
%
|
hc1
|
接觸斑點的較大高度
|
%
|
hc2
|
接觸斑點的較小高度
|
%
|
lr
|
精糙度輪廓的取樣長度
|
mm
|
ln
|
評定長度(不注明規定ln=5×lr見GB/T3505-2000中表C2和GB/T10610-1998中4.4)
|
mm
|
Wr
|
實體長度
|
%
|
Mr1,Mr2
|
實體(粗糙度核心輪廓)分段點
|
%
|
Ra
|
粗糙度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
|
μm
|
Rk
|
粗糙度核心輪廓深度
|
μm
|
Rpk
|
減去的峰高
|
μm
|
Rυk
|
減去的谷深
|
μm
|
Rz
|
粗糙度輪廓的最大高度(見GB/T3505)
|
μm
|
Z(x)
|
縱坐標值
|
μm
|
λ
|
波長
|
mm
|
λc
|
截止波長(波紋度的截止短波長)
|
mm
|
λs
|
粗糙度的截止短波長
|
mm
|
3.2 術語和定義
3.2.1 通用術語
3.2.1.1 表面加工紋理
表面主要加工痕跡的方向(見圖1a)。
注:表面加工紋理通常是由所用的加工方法決定的。
3.2.1.2 粗糙度
粗糙度輪廓的微觀不平度(見3.2.2.1)。它是在加工過程中所形成的表面結構(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的一種組成成分,不包括波紋度和形狀偏差。
3.2.1.3波紋度
波紋度輪廓的不平度(見3.2.2.2)。它是表面形狀特性的一種組成成分,粗糙度是疊加在它的上面的(見圖1a,b,c)。通常,加工的齒輪輪齒表面的波紋度間距顯著大于粗糙度間距。
圖1
3.2.2 與評定表面輪廓有關的術語
3.2.2.1 粗糙度輪廓
粗糙度輪廓的通過波段是由λc與λs輪廓濾波器限定的(見ISO 11562:1996第3章),見圖1。
注
1 粗糙度輪廓是評定粗糙度輪廓參數的基礎
2理論在ISO 11562:1996的3.2中給出了λc和λs之間的聯系數。
3.2.2.2 波紋度輪廓
波紋度輪廓是在用輪廓濾波器λc后留下的長波成分的周期性部分
3.2.2.3 粗糙度輪廓的中線
粗糙度輪廓的中線是被輪廓濾波器λc所壓縮后的長波輪廓成分(見ISO 11562:1996的3.2.1)。
注:粗糙度輪廓的中線是測量粗糙度輪廓縱坐標Z(x)的其準線,見圖2。
3.2.2.4 縱坐標值
所評定輪廓在任一位置x的高度。
3.2.2.5 粗糙度的取樣長度lr
用于識別所評定輪廓不平度特征的x軸方向的長度。粗糙度的取樣長度lr在數值上同輪廓濾波器λc的特性波長相等(見GB/T3505)。
圖2 測量長度
3.2.2.6 評定長度ln
用于評定被測定輪廓的x軸方向的長度,評定長度可以包括一個或幾個取樣長度(見GB/T3505-2000中4.4)。
3.2.2.7 輪廓濾波器的截止波長λc
正弦波輪廓的波長,在這一波長的幅值的50%被輪廓濾波器通過(見ISO 11562)。
3.2.2.8截止比
給定通過波段的長波截止波長與短波截止波長之比(見ISO11562)。
3.2.3 與表面粗糙度參數有關的術語
3.2.3.1粗糙度輪廓的最大高度R
在取樣長度內最大的輪廓峰高Zp與最大的輪廓谷深Zυ之和(見GB/T3505-2000中4.1.3和圖8)。
注:通常這個參數是按五個連接的取樣長度的最大高度的平均值來測定的,這評定長度就包含五個取樣長度(見圖3)。
圖3 粗糙度輪廓的最大高度
3.2.3.2 粗糙度輪廓的算術平均Ra
在取樣長度內縱坐標絕對值Z(x)的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見GB/T3505-2000中4.2.1)。
式中:lr——Ra的取樣長度;
Z(x),Zi——縱坐標值。
注:算術平均Ra是按五個連接的取樣長度組成的評定長度來確定的(見圖4和GB/T10610)。
3.2.4輪齒波度
波度是齒面的周期性波紋度,波度的特殊形狀有以下特征:
——表面加工紋理接近平行于(同相嚙齒輪的)接觸線;
——投影在節圓上(在回轉平面內)的波紋數為整數,見圖5;
——它們是產生噪聲的一個可能原因。
圖5 斜齒輪的波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