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符號、相關項目和定義 3.1小寫字母符號 a | 中心距 | mm | b | 齒寬 | mm | d | 分度圓直徑 | mm | db | 基圓直徑 | mm | da | 頂圓直徑 | mm | dw | 節圓直徑 | mm | fe | 偏心量 | mm | fi | 一齒徑向綜合偏差 | μm | ha | 齒頂高 | mm | hc | 分度圓弦齒高 | mm | mn | 法向模數 | mm | sn | 法向齒厚 | mm | snactual | “實際齒厚” | mm | snc | 法向弦齒厚 | mm | sfunc | “功能齒厚” | mm | x | 齒廓變位系數 | - | z | 齒數 | - |
3.2 大寫字母符號 DM | 測量用的球(圓柱)的直徑 | mm | DMthe | 測量用的球(圓柱)的理論直徑 | mm | Esni | 齒厚允許的下偏差 | mm | Esns | 齒厚允許的上偏差 | mm | Fi″ | 徑向綜合總偏差 | μm | Fr | 徑向跳動 | μm | Fr″ | 綜合測試得到的徑向跳動 | μm | Md | 跨球(圓柱)尺寸 | mm | Wk | 公法線長度 | mm | Wkactual | 實際公法線長度 | mm | Wkthe | 理論公法線長度 | mm |
3.3 希臘字母符號 aMt | 端面壓力角 | º | an | 法向壓力角 | º | β | 螺旋角 | º | δ | 棱柱(砧)半角 | º | εβ | 縱向重合度 | - | εβest | 縱向重合度(檢測時) | - | η | 齒槽半角 | º | Ψ | 齒厚半角 | º |
3.4 下角標志符號 0 | 工具 | | 1 | 小齒輪 | | 2 | 大齒輪 | | 3 | 測量齒輪 | | b | 基礎 | | t | 端面 | | w | 工作 | | y | 任意(給定)直徑 | |
3.5定義 3.5.1 關于綜合偏差的含義 一個部件的“基準軸線”是借助于基準面來定義的,在多數情況下,內孔的軸線可通知相匹配的工作芯軸的軸線來代表(見GB/Z 18620.3)。 在徑向綜合偏差中“輪齒的幾何軸線”是指該思軸線當用于測量時,在齒輪旋轉一整圈后將獲得最小的均方根綜合總偏差。 3.5.2 關于齒厚的定義 在分度圓柱上法向平面的“公稱齒厚sn”是指齒厚理論值,該齒輪與具有理論齒厚的相配齒輪在基本中心距之下無側隙嚙合。公稱齒厚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對斜齒輪,sn值應在法向平面內測量。 齒厚的“最大和最小極限” sns和sni是指齒厚的兩個極端的允許尺寸,齒厚的實際尺寸應該位于這兩個極端尺寸之間(含極端尺寸),見圖1。 圖1 公法線長度和齒厚的允許偏差 齒厚上偏差和下偏差(Esns和Esni)統稱齒厚的極限偏差。見式3、式4和圖1。 Esns=Sns-Sn……………………(3) Esni=Sni- Sn……………………(4) “齒厚公差”Tsn是指齒厚上偏差與下偏差之差 Tsn= Esns-Esni……………………(5) 齒厚的設計值的確定,要考慮齒輪的幾何形狀、輪齒的強度、安裝和側隙等工程因素,在給定的應用條件下,如何確定設計齒厚的方法,不屬于本指導性技術文件的范圍之內。 “實際齒厚”Snactual是指通過測量確定的齒厚。 “功能齒厚”Sfunc是指用經標定的測量齒輪在徑向綜合(雙面)嚙合測試所得到的最大齒厚值。 這種測量包含了齒廓、螺旋線、齒距等要素偏差的綜合影響,類似于最大實體狀態的概念,見6.5,它絕不可超過設計齒厚。 齒輪的“實效齒厚”是指測量所得的齒厚加上輪齒各要素偏差及安裝所產生的縱使影響的量,類似于“功能齒厚的”含義。 這是最終包容條件,它包含了所有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最大實體狀態時,必須予以考慮。 相配齒輪的要素偏差,在嚙合的不同角度位置時,可能產生疊加的影響,也可能產生相互抵消的影響,想把個別的輪齒要素偏差從“實效齒厚”中區分出來,是不可能做到的。 3.5.3 關于側隙的定義 “側隙”是兩個相配齒輪的工作齒面相接觸時,在兩個?*ぷ鞒菝嬤淥緯傻募湎,壤_?所示。 注:圖2是按最緊中心距位置繪制的,如中心距有所增加,則側隙也將增大,最大實效齒厚(最小側隙)由于輪齒各要素偏差的綜合影響以及安裝的影響,與測量齒厚的量是不相同的,類似于功能齒厚,這是最終包容條件,它包含了所有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在確定最大實體狀態時,必須予以考慮。 通常,在穩定的工作狀態下的側隙(工作側隙)與齒輪在靜態條件下安裝于箱體內所測得的側隙(裝配側隙)是不相同的(小于它)。 圖2 端平面上齒厚 “圓周側隙”jwt(圖3)是當固定兩相嚙合齒輪中的一個,另一個齒輪所能轉過的節圓弧長的最大值。 “法向側隙”jbn(圖3)是當兩個齒輪的工作齒面互相接觸時,其?*ぷ鞒菝嬤淶淖疃嘆嗬,它与詡}懿嘞秊wt的關系,按下面的公式表示: jbn=jwtcoxαwtcosβb……………………(6) “徑向側隙”jr(圖3)將兩個相配齒輪的中心距縮小,直到左側和右側齒面都接觸時,這個縮小的量為徑向側隙: 圖3 圓周側隙jwt、法向側隙jbn與徑向側隙jr之間的關系 “最小側隙”jwtmin是節圓上的最小圓周側隙,即當具有最大允許實效齒厚的輪齒與也具有最大允許實效齒厚相配輪齒相嚙合時,在靜態條件下在最緊允許中心距時的圓周側隙(圖2)。 所謂最緊中心距,對外齒輪來說是指最小的工作中心距,而對內齒輪來說是指最大的工作中心距。 “最大側隙”jwtmax是節圓上的最大圓周側隙,即當具有最小允許實效齒厚的輪齒與也具有最小允許實效齒厚相配輪齒相嚙合時,在靜態條件下在最大允許中心距時的圓周側隙(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