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A 齒輪公差關系式與計算式 (補充件) A1切向綜合公差Fi′、一齒切向綜合公差fi′、徑向綜合公差Fi″、螺旋線波度公差ffβ、軸向齒距極限偏差±FPx、接觸線公差Fb分別按下列計算式計算: Fi′=FP+ff…………………………………………(A1) fi′=0.6(fpt+ff)………………………………………(A2) Fi″=1.4fr…………………………………………(A3) ffβ=fi′cosβ………………………………………(A4) 式中:β——分度圓螺旋角。 FPx=Fβ…………………………………………(A5) fb=fβ(按接觸線長度查表)………………………………(A6) 注:國際標準ISO1328-1975fi計算式為fi′=fpt+ffo本標準已對其進行壓縮。 A2 fpb=fpt·cosα。 A3極限偏差及公差與齒輪幾何關系式見表A1 表A1極限偏差及公差與齒輪幾何參數的關系式 注:①d—齒輪分度圓直徑,m—模數;b—輪齒寬度;L—分度圓弧長。 ②F t值按兩個關系式得出的較小值確定。 附錄B 齒坯公差 (補充件) 齒坯公差按表B1規定。 表B1齒坯公差 齒輪精度等級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孔軸 | 尺寸公差 形狀公差 | IT4 IT1 | IT4 IT2 | IT4 IT3 | IT4 | IT5 | IT6 | IT7 | IT8 | IT8 | | 尺寸公差 形狀公差 | IT4 IT1 | IT4 IT2 | IT4 IT3 | IT4 | IT5 | IT6 | IT7 | IT8 | 頂圓直徑2) | IT6 | IT7 | IT8 | IT9 | IT11 | 基準面的徑 向圓跳動3) | 見表B2 | 基準面的端 面圓跳動 |
注:1)當三個公差組的精度等級不同時,按量高的精度等級確定公差值。 2)當頂圓不作測量齒厚的基準時,尺寸公差按IT11給定,但不大于0.1mn。 3)當以頂圓作基準面時,本欄就指頂圓的徑向跳動。 表B2齒輪基準面徑向和端面圓跳動公差 μm 附錄C 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齒輪副公差 (補充件) C1公法線長度變動公差FW按表C1規定。 C2一般齒輪副的接觸斑點要求按表C2規定。接觸斑點的分布位置應趨近于齒面中部,齒頂和齒端部棱邊處不允許接觸。 C3齒輪副的切向綜合公差Fic′等于兩齒輪的切向綜合公差Fi′之和。當兩齒輪的齒數比為不大于3的整數,且采用選配時,Fic′應比計算值壓縮25%或更多。 齒輪副的一齒切向綜合公差fic′等于兩齒輪的一齒切向綜合公差fi′之和。 表C1公法線長度變動差FW值 μm 分度圓直徑mm | 精度等級 | 大于 | 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125 | 2.0 | 3.0 | 5.0 | 8.0 | 12 | 20 | 28 | 40 | 56 | 80 | 112 | 160 | 125 | 400 | 2.5 | 4.9 | 6.5 | 10 | 16 | 25 | 36 | 50 | 71 | 100 | 140 | 200 | 400 | 800 | 3.0 | 5.0 | 8.0 | 12 | 20 | 32 | 45 | 63 | 90 | 125 | 180 | 250 | 800 | 1600 | 4.0 | 6.5 | 10 | 16 | 25 | 40 | 56 | 80 | 112 | 160 | 224 | 315 | 1600 | 2500 | 4.5 | 7.0 | 11 | 18 | 28 | 45 | 71 | 100 | 140 | 200 | 280 | 400 | 2500 | 4000 | 6.5 | 10 | 16 | 25 | 40 | 63 | 90 | 125 | 180 | 250 | 255 | 500 |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鄭州機械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鄭州機械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歷始忠、仇天任、吳昭同、陳伏生、張段康、張民安、孫洪娟、常寶印、蔣承蔚、攀士奎、戴緯經。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原JB179-83作廢。 |